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罗珊乡 > 政策规划 > 发展规划

寻乌县2022年工作安排

访问量: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作示范、勇争先”和“六个江西”奋斗目标,坚持稳住、进好、调优要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进“四大品牌”建设,争当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以“寻乌不寻常”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寻乌不寻常”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寻乌未来发展的期许。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做实擦亮“寻乌不寻常”名片,我们将放大“坐标系”,以上饶婺源为经济指标“参照地”,以深圳龙岗为改革开放“参照地”,按照市委“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要求,投入631.6亿元实施项目185个,以项目建设谋求大发展、力争大跨越。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狠抓工业倍增升级,挺起“寻乌不寻常”脊梁

落实工业倍增升级七大专项行动要求,投入218.18亿元实施工业倍增升级项目32个,奋力实现营收突破1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100家。

1.坚持招大引强。大力开展“群狼”战术招商,强化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团和专业招商小分队,实施集群式招商、抱团式招商、产业园招商、协会展会招商,新增引进企业40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至少15个、“5020”项目至少1个。优化招商考核机制,做到以招商成果论英雄。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过程跟踪服务项目进展。

2.壮大产业集群。按照“由特变强、由专变精”方向,积极打造通用设备制造、稀土新材料、传统加工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重点补齐螺杆主机、永磁变频器、滤清器材等产业链短板,做大存量企业,力争营收达40亿元,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稀土新材料产业重点向上争取稀土原矿绿色开采,引进稀土综合利用企业,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扩能,力争年度新增氧化物产能1万吨以上、营收达30亿元以上,建成集上游矿山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中游功能材料生产、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各位代表,中国稀土集团在赣州的挂牌成立填补了江西无央企总部的空白,也释放了做大做强赣州稀土产业的信号。机遇千载难逢但也稍纵即逝,我们将全力抢抓这一历史契机,不再走过去粗放、过度开发稀土资源的老路,坚决探索走出一条稀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链式化发展的新路!传统加工业重点加快食品药品、新型建材、矿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改步伐,努力实现“老树发新枝”,力争营收达30亿元。

3.强化企业培育。建立企业“微转小、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库,培育营收超10亿元企业3家,新增规上企业34家、省首台(套)企业2家。加快推动晟琪科技、恒源科技、通诚稀土上市,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唱响“寻乌制造”品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承办各类区域性订销活动,争取引进全国性通用设备制造专业品牌展会落户寻乌。

4.夯实园区基础。持续开展满园扩园行动,启动纬三路等4条道路建设,力争黄坳园区、杨梅园区、石排园区交通互联互通、连片发展。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多层式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平整900亩,让“塔吊林立、热火朝天、车水马龙”的喜人场景成为项目建设的常态。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节地增效、工业低碳等行动,实现工业园区营收增长40%以上。大力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年处置闲置低效用地450亩以上,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加强技术创新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档次。探索深寻两地工业园区共建机制,规划建设深寻创新合作产业园,力争将石排园区东区标准厂房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基地,让圳商“拎包入住”。

(二)推进科技创新赋能,积蓄“寻乌不寻常”动能

全力优化政策、平台、人才等科创环境,推动7个科技创新赋能项目落地,打造人才、智力集聚优选之地。

1.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加快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不断完善城乡新型基础设施,用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进5G+智慧城市项目,新建5G基站80个,实现全县重点区域5G网络和自然村千兆光纤全覆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间,力争上云企业70家,完成5G+工业互联网通用设备管理运营云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中国人寿财险、中国平安保险等机构在寻乌设立客服后台中心,建设客服经济集聚区,提升“做客寻乌、云服四海”品牌知名度。

2.培育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9%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1%以上。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确保技改企业不少于16家、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不少于30%。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市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创新平台1家。支持设立空压机主机研发中心和能效检测实验室。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稀土集团等大院大所和头部企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应用。

3.夯实人才支撑。创新柔性引才方式,探索“周末工程师”“第三方引才”“双聘制”等模式,争取与深圳院校建设1-2个“高端人才飞地”,与广汽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平台。支持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培育更多紧缺型、实用型技术人才。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加大教育、卫生、科技等紧缺人才培养力度,解决外来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住房等问题,留住优秀人才。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彰显“寻乌不寻常”活力

用好中央部委对口支援和深圳支援合作机遇,对标龙岗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建设粤闽赣三省边界改革试验区的先行示范区。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增加“赣服通”覆盖事项,提高“赣政通”使用频率,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实现60%以上高频事项“一网通办”。争取“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县”,精准摸清家底。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有序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加快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分别压缩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中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至75、45、30个工作日。统筹抓好普惠金融、农村宅基地、教育、医疗卫生、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探索将东江源水治理与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客服经济发展、深寻对接合作等事项打造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

2推进融湾合作升级。完善“1+15+N”深寻常态化对口支援合作机制,深化深寻新一轮支援合作。畅通融湾渠道,建成并通车寻龙高速,争取设置龙川高铁站“寻乌驿站”和物流集散中心,全力融入湾区2小时经济圈。加快与深圳能源、深圳投控、深圳水规院等企业合作步伐,力争深圳知名金融机构进驻寻乌,探索建立金融投资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各位代表,“融入大湾区”是赣州乃至江西发展的大势和潮流,谁能在融湾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谁就能在发展中乘势而上、弯道超车!我们将坚决对标湾区、全面融入湾区,努力借“湾区”之力、汇“湾区”之智书写老区焕新颜的动人华章!

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力创建“寻速办、乌差别”营商品牌,营造“公开决策、公道办事、公平竞争、公允生态”的环境。推行“AI智能审批”、“大一窗”综合受理、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等优化营商环境15条措施,实现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力争为企业减负5亿元。常态化开展政企圆桌会议、企业“安静生产期”、“四个一”帮扶等工作,着力解决企业用工、物流、融资等诉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构建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

(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寻乌不寻常”成色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67.69亿元实施项目26个,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全力创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1.巩固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强化“三类人群”“2+1”帮扶。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后评估反馈问题和核心指标动态新增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和“老人住老房”专项整治,调整优化公益岗位、医疗救助资助等政策。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加强光伏扶贫电站等扶贫资产管理,确保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不低于50%。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稳定和拓展更多就业岗位,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橘乡情”品牌,全年整合1亿元资金用于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清除柑橘黄龙病树,恢复蜜桔种植1.5万亩,确保平均病株率控制在2%以下。重塑“中国蜜桔之乡”荣光,在县域南北片区分别建设寻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云上橙·中国(寻乌)柑橘科技园,以及5个以上蜜桔示范基地、15个以上柑橘标准果园,构建“两园多点”支撑的柑橘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把寻乌打造成为赣闽粤边际农产品加工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鼓励百香果、猕猴桃、鹰嘴桃、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建成粮食储备冷链物流项目。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超5000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花卉产业示范园、油茶示范基地、蔬菜基地巩固提升、桃薯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推动德青源金鸡项目一期满产、二期开工,建设以金鸡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加强品牌创建,分别认定圳品、两品一标、富硒农产品2个、4个和10个。

3.推进乡村建设。积极构建“一圈五点多线”美丽乡村示范格局,串联文峰、南桥、留车、晨光等乡镇形成美丽宜居示范圈,支持五个高速出口乡镇打造示范点,围绕“一馆七址”旅游线创建多条示范线。大力开展美丽乡镇建设,启动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扫一遍”行动,全面整治“赤膊墙”,持续改善圩镇环境,推动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破题发展乡镇经济,开展“一级财政”试点,盘活用好闲置和低质低效资产,力争80%以上的村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

(五)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塑造“寻乌不寻常”形象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投入311.26亿元实施项目43个,力争建成“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花香、处处见景”的精致、整洁、便民、宜居县城。

1.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七路七能两网两库”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谋划桂竹帽上坪至松山坳、县城-火车站-城西高速路口互通连接线项目和将赣安寻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路规划网(2021-2035)中长期计划,开工瑞梅铁路,改(扩)建吉潭至圳下、罗塘至元兴村公路,将寻乌调查纪念馆至幸福小镇道路拓宽建设为深寻大道,提高县内外出行便利度。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加快能源生态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站、电网侧储能电站、整县屋顶光伏发电站、地热电站和深能寻乌综合能源项目区域运营中心等七个项目进展。建设15个小区天然气管网,改造49公里10kv农网线路。加快石崆寨水库进度,争取下寨水库落地,保障饮水安全。

2.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寻乌不寻常”等城市口号宣传,加快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形象。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2.0版,突出老城区“微改造”,综合整治石圳、东门及西井片区,提升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和寻乌宾馆周边环境以及城区道路,改造老法院家属房等19个老旧小区,将三二五村建设成为宜居幸福红色名村。启动马蹄河水生态综合治理,打造以马蹄河为中心的主要彩色绿化线。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好杆线整治、景观提升等工作,切实解决占道经营、背街小巷脏乱差、空中蜘蛛网等问题。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增强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3.繁荣现代服务业。纵深推进全域旅游,“红土风”品牌以“一馆七址”为主体,加快寻乌红色文化培训基地项目进展,建设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全国知名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东江源”品牌以“一廊八景”为主体,打造至少一个特色乡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客家韵”品牌以“两镇十韵”为主体,重点提升客家小镇和幸福小镇,统筹客家围屋等古建筑保护开发,启动特色民宿村项目,留住乡愁记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新建寻乌供销冷链物流园和产销地仓,做大农产品上行中心,建设赣闽粤三省边界物流集散中心。鼓励扩大线上消费,推动电商年交易额12亿元以上。落实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启动建设客家小镇商业街、城区公园和商务中心,引进并开工建设1家五星级酒店,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常态化举办文化旅游节、美食节、脐橙丰收节等活动,持续做到引客入寻、引农进城。

(六)大力建设美丽寻乌,擦亮“寻乌不寻常”颜值

加快会寻安生态经济区生态长廊建设,积极争取第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18个美丽寻乌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绿色转型引领示范区。

1.深入推进污染防治。落地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5.19万亩、天然林保护73.3万亩,全面防控松材线虫病。突出“四尘、三烟、三气”防治,控制PM2.5年均浓度在15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以上。争取黄坳片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七塅石片区修复。实施留车镇寻乌水水质提升、县乡村饮用水源标准化(二期)、黄泥湖矿点退役治理等项目,加快寻乌水(菖蒲、龙廷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澄江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确保县城、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35%,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抓好能耗“双控”,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完成上级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清查整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推广绿色出行。

3.唱响东江源品牌。深入推进擦亮“东江源”品牌行动,认真做好“水治理”“水研究”“水旅游”“水转化”等文章,广泛挖掘以“东江源”为题材的民间故事,开发“东江源”文创产品。积极探索打通“两山”转化有效路径,试行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争取区域性功能平台落户寻乌,争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不断提高民生品质,厚植“寻乌不寻常”情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求医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重大项目22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

1.优化社会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新建寻乌红军小学(城东小学),加快城关小学、澄江中心校教学楼项目进度,新增中小学位405个。深化职校与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合作,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有序实施县人民医院康复大楼(二期)、县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妇幼保健院附属设施项目,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二期)建设,新增求医床位160张。规范停车收费管理,建设3个城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500个。改建城乡公厕及农村卫生厕所,新增厕位300个。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适时举办全民运动会,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力争推出一部具有国家水平的精品戏剧。

2.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建设“一园三区”就业创业基地,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以上。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执法行动,做到不能欠不敢欠农民工工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推进夕阳红活动中心、东江源颐养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建制村,新增养老点位17个、床位480张;新建城西幼儿园,完成石田心幼儿园和乡镇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新增托幼园位1680个。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推动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打非治违”,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市场、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测,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体现“寻乌不寻常”担当

认真落实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1.坚持政治引领。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方向始终不偏、政治站位始终不变。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增强社会正能量,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2.坚持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让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化政务公开,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抓好“八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等服务机制,提升全民法治观念。

3.坚持实干争先。全面解放思想,坚决树牢湾区思维、全局观念和争先意识,自觉跳出寻乌看世界,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大力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推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倡导“马上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认真营造“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能办不请示,不行要报告”氛围,鼓励干部担当实干,让敢担当、善落实的干部更有面子、更有担子、更有舞台。

4.坚持廉洁自律。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重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禁滥用行政权力。坚定不移反对“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确保百姓过上“好日子”。

与此同时,我们将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拥军优属、退役军人事务、民宗、外事侨务等工作,大力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