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智能小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5G+AI质检系统以每分钟上百个的速度完成产品检测……欧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展现出现代化智能工厂的忙碌场景。在这个修水县仅用9个月便建成的智能制造基地,设备互联平台让生产数据在云端自动流转,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能耗较改造前下降18%。车间里那块显示着99.7%良品率的数字大屏,正是九江制造业在“智改数转”浪潮中韧性跃升的见证。
九江,这座千年商埠的转型步伐,正随着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推进不断加快。自去年获评试点城市以来,九江市围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出台数字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等专项政策,对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给予设备投资5%到20%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1941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804家实现深度改造,工业固投增速达85.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提升至18%。
政策体系创新为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在九江,4亿元专项资金通过“先预拨、后清算”机制实现精准滴灌,7000万元国家试点资金已率先预拨县区。针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的难题,“数转贷”金融产品与集采机制双管齐下——石化化工行业30家企业通过带量采购,以极低成本力争实现L6级数字化转型;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825台设备、2069个采集点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助该公司从L5级跃升至L8级。“政策+金融+服务”的组合发力,让企业技改成本大幅下降。
标杆企业“头雁效应”已成燎原之势。江西力源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AGV集群调度系统与5条自动化生产线协同作业,将高频开关电源良品率提高至99.8%;瑞易德新材料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与九江石化、巨石玻纤等5家卓越智能工厂共同构筑九江智造矩阵。在省级转型试点的催化下,共青城高新区、湖口高新区接力加入转型阵营,PCB细分产业链80%企业数字化水平突破L6级,永修有机硅“产业大脑”输出33种数字化产品,辐射百余家中下游企业。
数字生态培育悄然改变产业基因。中国电信鄱阳湖智算中心的蓝色指示灯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闪烁,这是全省首个智算中心与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共同构筑的数字底座;软件业营收3年间从7.8亿元跃至29.8亿元,石化盈科、华为鲲鹏等10家重点服务商落地生根;智能装备产业目录收录19家企业185种产品,微埃纺织机器人、伺服驱动器等本土创新加速渗透。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联合西安交大团队开展技术攻关,405名“数字专员”服务L6级以上企业,数字技术工程师评价中心完成专家评审。
转型模式创新探索实现多点开花。在九江经开区“点线面”转型路径中,德福科技带动PCB产业链数字化协同,TCL等企业领军电子产业集群;在方大九钢的生产线上,DeepSeek算法优化能源使用效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设备健康管理水平;湖口县以天赐新材料、方大九钢为锚点,推动30余家园区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永修县星火有机硅输出的5G在线检测系统,正在15个场景中重塑行业标准;修水县18.8亿元打造的模具共享平台集聚48家企业,3200吨单体试模压力机的轰鸣声里,“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的发展模式渐入佳境。
信息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廖丽红
初审:袁泽松
复审:罗华桢
终审:曾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