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在中宣部的高位推动下,深圳市和寻乌县建立支援合作关系。近年来,寻乌县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接融入大湾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支援合作寻乌县工作有力有效,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5家国企与寻乌县15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其中党组织结对共建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
截至今年11月,深圳市相关单位、社会慈善组织、爱心企业来寻乌县调研考察、开展帮扶活动等共计300批10000余人,为寻乌县办成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民生实事100余项。
结对共建促振兴
“今年百香果丰产,市场行情也好,卖得很好,收入大概有40万元嘞!”近日,寻乌县桂竹帽镇华星村的果农骆日华向笔者分享今年的丰收情况。
去年,寻乌县桂竹帽镇与深圳龙岗区宝龙街道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双方基层党支部相互牵手,在产业发展、干部交流、农特产品销售、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骆日华家的百香果,就是通过宝龙街道的帮扶,在深圳打响了名头。
此外,深圳龙岗区宝龙街道还在桂竹帽镇上坪村投资60万元,建立百香果苗木基地,带动百香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带动就业500余人。支部合作共建,将相隔400公里的桂竹帽镇和宝龙街道紧紧聚拢在一起。
红色阵地聚民心
在寻乌县行政中心西北侧,矗立着一栋两层半高的崭新楼宇,这是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及龙岗区委组织部协调专项资金援建的寻乌县党群服务中心和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党员群众的有形阵地、有效载体。针对原先寻乌县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情况,深圳市委组织部及龙岗区委组织部出资援建了这个党群服务中心,为寻乌当地群众搭建学习交流、开展党建活动的阵地。”寻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曾为民说。
据了解,寻乌县党群服务中心的内部功能装修充分借鉴深圳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功能室设置上着眼于群众需要,在空间布局上力求群众方便,在活动开展上扩大群众参与度,使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
“流动党员”有归属
随着深寻支援合作的不断深入,寻乌县越来越多党员群众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以往,这些党员散落在深圳各地,回寻乌参加组织生活很麻烦,而寻乌的党组织对他们的情况也难以掌握,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
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在深圳和寻乌两地组织部门的协调推动下,寻乌县坚持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建立健全组织,切实把流动党员管起来。2024年3月14日,中共寻乌县驻龙岗区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该党支部依托龙岗区机关、街道等各方资源优势,为寻乌县的流动党员提供理论学习、教育培训、交流互助的平台。
目前,寻乌县驻龙岗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已有流动党员50名,支委委员5名,设支部书记1名,已成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模范党支部。
人才交流增活力
深圳市、龙岗区支援合作寻乌年度计划的出台,明确了干部双向交流、党性教育合作等事项,寻乌县和深圳龙岗区两地组织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建立干部双向跟岗锻炼机制、开展系列人才协作活动等合作意向,开启互办班次、互享资源、互通师资等合作新模式,2024年,深圳免费为寻乌承办中青班及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
寻乌县不断优化“126”干部培养机制,通过精筛选苗、实践墩苗、融湾壮苗、严格护苗等举措,择优选派基层年轻干部前往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龙岗区工信局(对口办)及龙岗区各街道、国企等改革开放前沿“一线”驻点跟岗学习。在驻点单位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驻深干部还兼任深寻工作对接员、人才招引和招商推介员,以各项工作的实绩实效检验学习成效,汇聚发展的新动能。
“在龙岗工信局跟岗学习期间,深圳服务企业的态度和理念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谈起收获,驻深跟岗学习干部、寻乌县发改委副主任曹成如是说。
如今,是深寻支援合作的第6个年头,寻乌县已先后选派138名干部赴深圳市有关单位、国企驻点跟班学习,组织党政干部、优秀教师、骨干医生等5000余人次赴深圳龙岗区等地实地培训。通过深寻人才交流的不断深化,寻乌年轻干部思想得以提升、干劲得以提振、工作得以提质,为寻乌社会、经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