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不寻常】客家韵·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化歌

来源:县文广新旅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4-24 09:28:35

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是我县创新塑造的四大品牌

其中,客家韵,是记忆,是乡愁,更是神往

在“客家韵”品牌打造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财富
是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东江源头,武夷山下
寻乌
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非遗的魅力
传播非遗    传承美丽
用真心呵护文化遗产

“教化歌”是源流于赣南、闽西、粤北及海外等地客家民族民间的一种“唱曲”,独具客家特色,代表客家山歌的“五句板”的前身(或曰雏形)。
教化歌
“教化歌”流传于赣南、闽西和粤北大片丘林地带,均为客家人聚居地。这一带以山地田园演唱道为主,气候温和,既宜人居,又宜劳作。

在明代以前这里山高林密,客家人落居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过着筚路蓝缕的艰苦生产生活。长期的山野劳作,产生了客家人的劳动号子、口语歌谣和“教化歌”。
它约产生于民末清初的赣南寻乌和粵北梅州一带,成形、盛行于民国时期。当时,客家人生活贫困,精神活动奇贫,一些盲人用“教化歌”的形式走村串户地在客家人群中卖艺、卖唱、传唱,由于当时的“教化歌”唱的都是一些有民族教化作用的如“高文举”“赵玉麟与梁四珍”等民间传说故事,

传本及客家情歌一类的客家较为健康进步的东西,所以极受群众喜爱与欢迎,客家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也深受教化。“教化歌”在当时的客家地区来说是一种影响较大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文艺形式。现在特具客家特色,代表客家山歌的“五句板”就是由此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客家山歌有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可作为“五句板”的邹体原形的“教化歌”却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在日益消亡。这种影响了一代一代客家人的民间唱曲、原生态的“教化歌”已濒临绝迹,传唱“教化歌”的民间艺人已是踪迹费寻甚至活动无存。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加大力度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
让红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得以赓续与弘扬
散发出浸润人心的时代之光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