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贵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系列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数字基础建设,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完善数字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扎实推进数字基础建设。一是制定发展政策,加快培育竞争优势。结合我县实际,迅速印发《寻乌县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2022年寻乌县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寻乌县支持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十一条政策措施》《寻乌县客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寻乌县关于支持客服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客服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对标考核体系,推进指标落实清单化。根据省监测办法、市考核办法,对工作指标进行任务化、清单化管理,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推动数字经济落到实处。三是全力配合工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测算。根据市里的工作部署,寻乌县全力配合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测算工作,累计报送企业351家,填报数据有效的企业288家。四是注重夯实基础,抓实新基站项目建设。全县累计新增建成5G基站106个,建成全省首个医院5G专网项目;目前我县500M以上宽带用户4.7万户,5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为56.63%;全县物联网用户2.24万户,移动物联网用户与当地人口总数的比值为7.9%。
(二)积极推动数字创新应用。一是稳步推进重大项目。2022年,我县纳入省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9.64亿元,年计划投资9.7亿元,截至目前,5个项目均已开工,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3.78亿元,投资完成率142.06%,排名均位于全市前列。二是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目前,我县已向市级申报16个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同时,已准备下一批次15个清单计划报市审核;积极推进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智医助理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我县各乡镇卫生院广泛使用,推动10余家企业入驻“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积极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截至目前,电子健康档案28.02万份,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份数27.02万份,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96.43%,位于全市第三名;赣政通累计激活人数3468人,激活率97.66%,每日用户活跃率45%,完成30%的年度目标;“赣服通”寻乌分厅上线服务771个,位列全市第4,实名用户18.8万人,占全县人口67.0%,位列全市第9;智慧教育方面,打造了“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教师智能笔配备率达到100%,教师使用率也已达到100%;电子社保方面,实体社保卡保有量33.91万张,签发电子社会保障卡18.22万张,签发率 53.72%,完成省定50%的年度目标。四是狠抓企业上云赋智。截至目前,我县累计企业上云数824家,2022年企业上云总数580家;规上企业68家,已上云66家,规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97%,远远超过市级70%的目标值。
(三)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和阿里巴巴(寻乌)客服中心两个客服平台,培养数字服务人才,深耕客服产业赛道,引进浙江海博公司和鼎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信息协会开展合作,全力打造以“做客寻乌 云服四海”为金字招牌的客服产业园;组织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寻乌县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2022-2023年度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巧耕人家水咸菜、润丰林生态果业、金皇国果园农产品溯源系统示范点。建成1+1+3+6+153县乡村三级的电商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全县登记注册电商企业700多家,电商及电商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电商交易总额10.28亿元。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到16家,1-9月营业收入3.19亿元。2022年恒源科技、地康药业两家企业获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称号。我县独角兽企业招商引资取得了零的突破,于7月13日与广州独角兽企业中安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消防主动预防电气火灾大数据云平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终端电工产品生产线项目,有力推进了数字产业化。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截至目前,共指导2人成功申报省“双千计划”、6人成功申报市“苏区之光”人才计划项目,其中有1名数字经济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成功申报省“双千计划”,并进入省级答辩环节。同时,促成数字经济企业江西孺子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昌工程学院签订“校企共建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华南泵业(赣州)有限公司与顾国彪院士团队续签合作协议,与江苏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一体化泵站。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县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欠缺清晰的发展计划,加上很多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处于求生存状态,难于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加大投入,造成我县产业数字化工作推进较慢。
(二)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我县对数字经济工作及相关指标的研究不够,工作提升方法不够多,破解难题节点的思路不清晰,全县数字经济发展不够快。
(三)存在较多短板弱项。我县数字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很多考核指标或主要监测指标在省、市排名还处于落后位置。比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较少,营收值及增速均不高等。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落后指标,督促牵头单位强化研究分析,于年初制定攻坚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并建立每月研讨机制、每季通报机制,全面抓实抓好指标提升工作。
(二)坚持考核导向,强化工作合力。招商引资考核,平时工作考核,一是强化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结合实际将工信、农业农村、商务等单位纳入考核范围;二是强化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考核,建立各行各业的重点企业管理体系,推动各行各业建成投用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三是优化日常工作考核,进一步激发各牵头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三)坚持政策导向,引领全局发展。根据省市政策,结合县域实际及发展目标,及时制定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政策,推动企业强化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产业链条、加大人才及研发投入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赛道专项政策及系列配套文件,发挥赛道引领作用,积极做优客服产业经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