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勺粄,又名“月亮粑”,是寻乌家喻户晓的客家传统小吃。由粘米浆和面粉制作而成的铁勺粄,口感酥松薄脆,老少咸宜,不仅独具风味,形状之“圆”也象征着团圆寓意。每逢佳节或者亲朋团聚,备上几袋酥脆的铁勺粄作为茶点品尝,已经成为了寻乌人离不开的美食情结。
近日,记者来到澄江镇凌富村村民林双流家里时,他正在给年轻一辈讲授铁勺粄的制作要领。今年67岁的林双流从事铁勺粄的加工制作将近二十年,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制粄好手。
林双流告诉记者,选用制作米浆的粘米粉是非常讲究的,若米质太硬,磨出来的粘米粉就会留有残渣,影响口感,而选的米太柔软,在煎炸的过程中米浆会粘住铁勺,就不能炸出完整圆形的铁勺粄。
除了米浆之外,铁勺粄在配料选择上也需要不少功夫,虽然仅是简单的花生、黄豆或是酸菜、芝麻,但也是需要精心挑选才能成为铁勺粄的“一分子”。
制作铁勺粄除了材料外,还需要用到铁勺工具。记者见到,圆圆的铁勺粄炸出来后大小基本一致,厚度仅有几毫米不到,也归功于这铁勺。油开之后,先用勺子捞米浆倒入铁勺,并保持铁勺底部均匀铺满。
油炸过程需要将近两分钟,金黄色的铁勺粄慢慢浮上油面,制作过程便算完成了。不一会的功夫,各种口味的铁勺粄就盛满了托盘,刚炸制好的铁勺粄需要放置之后才能食用,这样在保证香脆的同时,也能避免吃后上火。
澄江镇凌富村村民林双流说:(制作铁勺粄)到现在恐怕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小锅开始炸,然后就三个锅,一直到现在四个锅,现在我的年纪大了,传给我两个儿媳炸。
闲暇之余,林双流喜欢将自己的日常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关注。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两万多粉丝,在宣传客家美食文化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铁勺粄扩大了知名度,不少顾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口味的铁勺粄。
顾客凌先生说:他家铁勺粄啊特别好吃,吃到嘴里特别酥脆,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今天特意从县城赶过来买的,之前是在手机视频里刷到他家铁勺粄,所以赶过来买了这么多。
这些年,凭着良好的口碑和多渠道的宣传营销,薄薄的铁勺粄给林双流家里带来了不少的收入,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把客家铁勺粄制作技艺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决心。
澄江镇凌富村村民林双流说:销量还可以吧,每天用四个锅炸,一天销量大约是1500片左右,我前五年就交给我的两个儿媳妇,把这个传承下去。
如今,林双流的两个儿媳已经成为了家中制作铁勺粄的“主力军”,娴熟的手艺带来的是和老一辈制粄人那样的熟悉味道。
林双流儿媳凌德玉说:下一步就是把铁勺粄这个特色小吃继续做大做强做好,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到客家味道。(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徐金星、袁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