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头条

“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寻乌

来源:寻乌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7-15 08:59:00

7月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寻乌。来自农业农村部、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南昌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寻乌,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寻乌模式工作法、客家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等内容深入调研采访。县领导廖永强、高磊、吴九生分段陪同。

采访团首站走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中心运营、地方特色内容建设及带动就业成效等情况。“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不仅高效服务全国用户,设立客家话标注中心保护推广客家文化,同时吸纳本地人才,为百余名寻乌青年提供稳定岗位,促进人才本地化和技能提升。采访团对中心在提供优质服务、传承地方文化以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中国工业报总编辑助理刘德炳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学习强国”作为国家网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力量,也是铁军,来到寻乌,在寻乌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孕育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强农直播带动了寻乌当地以及整个赣南地区,甚至辐射到全国的农产品。我们也希望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寻乌的明天越来越好。

采访团来到赣州巧耕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访团边走边看、边问边记,调研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该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目前已有自主的1项发明专利和20项实用型专利应用于种植、加工全过程生产的产品不含亚硝酸盐,还获得深圳“圳品”认证,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通过全产业链运营,企业带动百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助力农户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创新动能采访团对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表示,该企业展现出的创新活力令人印象深刻这种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有效联结农户与市场的实践,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寻乌县南桥镇大夫第采访团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寻乌模式工作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寻乌将“枫桥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模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采访团一行表示,“寻乌模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样本采访团希望当地持续创新,推动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第三方评估中心副主任、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肖玉琴说:寻乌把“枫桥经验”结合我们之前一直以来的做法,总结出来“寻乌模式”,叫客家矛盾客家调的这种模式,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它的本质是群众路线,所以客家矛盾客家调融入了我们客家的这种传统习俗。

采访团还深入考察了当地客家建筑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大夫第作为赣南保存最完整的一栋采用古九厅十八井建筑格式的客家建筑,雕镂精湛,飞檐翘角,堪称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

中国工业报总编辑助理刘德炳说:来到了这里之后,我感受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最开始的历史的变迁到传承,特别是我们在现代社会,把客家的这种传统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打造了一种基层的治理经验,我觉得特别的难能可贵。

采访团还到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参观学习

此次“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寻乌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车间、基层一线,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寻乌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寻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动寻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华清、张帆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