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头条

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 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态样本”

来源:寻乌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7-14 09:31:03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巷道间,抬头是斑驳的骑楼古墙,转角处飘来客家擂茶的清香。走进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一幅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鲜活图景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高地,更是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位于长宁镇核心区域,其命名源于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此开展寻乌调查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街区内保留着众多革命旧址、传统民居和老字号商铺,是寻乌红色文化与市井烟火交融的生动缩影。但改造前却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管线杂乱,不少老建筑濒临坍塌。既制约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改造过程中,我县坚决杜绝铺张浪费,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既保留历史肌理,又植入现代功能。系统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对街区内破损道路进行修复翻新,铺设青石板路面,增设透水砖人行道,方便居民出行。完成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水不畅、污水外溢问题。同时,完善街区照明系统,安装复古风格路灯80余盏,既保障夜间安全,又增添了街区的古韵氛围。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与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拆除违规搭建,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和休闲广场,让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二五村党支部副书记范佛祥说: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的改造,是三二五村发展的转折点。一方面,我们依托红色资源,将“寻乌调查”的历史场景活化展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文创、餐饮、沉浸式体验等业态,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努力,让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不仅是寻乌的文化名片,更成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家园。

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的改造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激活了发展动能。我县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创业培训、提供政策扶持,鼓励居民开设特色民宿、文创工坊、传统小吃店。此外,还依托街区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团队、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文化赋能,街区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店主范红说:以前这片老房子破旧,道路也窄,杂物乱堆。街区改造后,干净整洁,还有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最开心的是家门口就能赚钱,我在街区摆摊卖客家美食,游客多了,生意也跟着好起来。

如今的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既是寻乌的历史文化地标,更是为民办实事的鲜活样本。下一步,我县将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秉持“学思践悟、实干为民”理念,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持续完善街区功能,优化服务品质,推动文旅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邱琦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